大家只知道「布草」一词是**后从中国香港传回来的,却不知道中国香港早先又是从上海移植过去的。既然知道了这段历史,在分析「皮草」名词的来历后,我们于是很容易归纳出「布草」一词的真正来历了。它的历史严格和逻辑顺序是这样的:用动物皮毛加工制作的衣服称之为裘皮、毛皮衣服,经营这种生意的行当叫做「皮草」行当;既然如此,「皮草」行当里不仅可以卖毛皮衣服,也可以卖草席、凉席、藤编、还可以卖其他用于清凉的凉席制品。那我们就不难理解什么叫「布草」啦。用布织成,来源于植物的果实,用于日常生活,但被酒店大批量采购,因其是布做原材料,自然就俗称「布草」。
也就是说,「布草」和「皮草」一样,其中的「草」并不是指花草树木,而是类似于草席、藤编这些来自于植物的日用品。
虽然无从考证,也不知道上述说法究竟科不科学,但至少能帮助我们理解「布草间」这个术语。
大家下次住酒店,在走道里碰到推车的小妹、大姐或阿姨(搞不好碰上大哥或大叔也是有可能的),就知道TA们其实是有专门职位称呼的:布草员
二、布草产生破损的原因
首先是洗涤方面造成的破损,例如:
1.洗涤时加料时间不对。不能在机器内水量不足的情况下投料,尤其注意漂白性的化学品,这样容易使洗涤剂集中在酒店布草的局部而造成布草受损。
2.漂白剂的使用不当。洗衣房应对漂白类的洗涤剂谨慎使用,特别是漂白粉(氯漂剂),如果使用温度不当,使用浓度过高,洗后残留过多等都会导致布草变色甚至出现小洞。
3.酒店床上用品布草沾到腐蚀性的化学品。酒店床上用品所使用的各种清洁用品中,有一些是带腐蚀性的,特别是一些强酸性清洁剂对棉织品的影响很大,如果服务员在收集或清洁房间时,使棉织品不慎沾上这些清洁剂又没有马上清洗干净,也会导致布草的局部受损,牢度变差。
4.误用洗涤剂。洗衣房的清洁剂都是一些化工用品,需要一定知识和责任心并正确使用,否则有可能出现洗涤品错误混用,甚至加料错误的情况,也会导致这种结果。
其次是机器和人为方面的原因,例如:
1.洗衣机的转筒有毛刺或某些部位不光滑,在洗涤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布草刮破或磨损现象,表现为抽纱、继纱,然后出现小洞,并逐步扩大。
2.洗涤前分检工作不认真,使有些尖锐的或硬的杂物混在其中,在洗涤时造成破损。
3.洗涤前后装车或出机时,用力过重或碰到尖锐物品刺破或勾破。
4.洗涤脱水时均布不好或高脱时间过长,机械力导致拉破,或洗涤过水时间过短,次数少,洗涤残留或洗涤程序缺损,未中和去除残碱、余氯等。
5.布草的本身质量及储存环境。棉织品必须避潮储存,仓库通风良好,仓库搁板边缘应光滑等,同时,布草房应避免虫害、鼠害。